河南省黄泛区天鹰缸套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媒体
News
位置:
首页
/
/
/
泛区域农场现代化之路

泛区域农场现代化之路

  • 分类:通知公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9-03
  • 访问量:0

泛区域农场现代化之路

【概要描述】泛区农场早已被行政区划遗忘。在地图上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几十万亩土地的体量虽然从来都算不上“小”,但即便是在历史的天空中,也曾一度比它的社会管理所在的周口市更加耀眼。

  • 分类:通知公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9-03
  • 访问量:0
详情

  泛区农场曾经的辉煌已经湮灭,但是当下的农垦人,与父辈一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他们一直在孜孜以求、寻找出路。

  泛区农场早已是一个被行政区划遗忘的地方,在地图上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尽管十几万亩土地的体量绝不能算是一个“小不点儿”,也尽管在历史的天空中它一度远比其今天的社会管理归属地周口市还要耀眼。

  这儿曾是一个最开放的世界,海纳百川,山不让尘,天南地北、各行各业齐聚;这儿也曾是一个最封闭的王国,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也不愿进来,王国里只有一个日渐式微的自循环。

  但是没有人愿意被遗忘。事实上,不管还是不是他人眼中的风景,还是不是能真正获取外部的正能量,他们一直都在孜孜以求,寻找出路,毕竟他们的身上还流淌着第一代农垦人的血——他们其实与父辈一样,一样的激情澎湃,一样的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农业现代化已是历史的必然,他们蓦然发现,现代农业一直就在自己身边,或者说自己离农业现代化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血色农垦

  如果不是黄河决堤,滔滔河水夺淮入海,千里沃野因之变身泽国,或许中原地区根本就不会出现一个面积达数十万亩的农垦区。

  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为阻止日寇西犯,匆忙炸开郑州花园口的黄河大堤,黄水泛滥持续八年之久,一个足足五万四千多平方公里、黄沙弥漫的“黄泛区”阴差阳错地走进历史。

  日寇投降以后, 1947年,国民政府河南救济分署先后组建了三个复垦队,在尉氏、扶沟、西华等地开荒垦地。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中央成立“黄泛区复兴委员会”,同年在河南省当时的省会开封设立办事机构——复兴局,时任省主席吴芝圃兼任局长。

  其时,西华、扶沟人烟稀少,逃难到大西北的乡亲还没有及时返乡,“黄泛区”里,风沙、芦苇、水草,沙碱地当道,一眼望去,满目荒凉。为尽快恢复生产,国家拨出专款,号召农民返乡生产,规定荒地谁开谁种,谁种谁收,三年不交公粮。

  稳定的政局,利好的政策激发了泛区百姓的创业激情。于是,一场大规模向自然开战、建设家园、造福子孙的垦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由于众志成城,多方支援,垦区的复兴工作在短短一年中即大见成效,周恩来总理十分赞许,指示结束复兴工作,把垦区百姓分不完的地收拢起来建立农场。

  1951年1月,黄泛区农场正式成立,直属中央农业部农垦处,场长为原复兴局副局长路岩岭。1952年归属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1954年改为河南省省属农场。

  第一代垦荒者多是热血儿郎,建场初期,在党的召唤下,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醉心于建设新中国的梦想。

  垦荒者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用在生产实践中,不但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农机工人还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了许多技术改造。“农作物秸秆粉碎装置”的创制,为大面积的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壤化土质开辟了一条新路,因而在全国推广。畜牧以改良育种为主,培育出曾获河南重大科技奖的“泛农花猪”和“轻挽马”。“泛农花猪”瘦肉率高,“轻挽马”挽力较大,二者都是当时少有的优良畜种。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农场开始多种经营,以农为主,大力发展园林、畜牧与副业生产,实行总场、分场两级管理、统一核算,经济形势向好。但随之而来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又让企业陷入混乱、效益下滑严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场适时调整了生产结构,改善了经营管理。1979年,在河南省委的批准下,农场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扩大了自主权,发展势头迅猛,当年即盈利290万元,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

  农场果树成林,尤其盛产苹果。1984年,全场果园面积2.07万余亩,年产水果2000万斤,而附近农村也在农场帮技术、支援果苗的扶持下下发展果园上万亩。农场年生猪存栏量在万头左右,乳牛饲养量达600头,年产鲜奶300万斤。

  除了缸套厂、电厂,与农场的农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食品工业也迅猛发展起来,果酒、白酒、配制酒,应有尽有,面粉、榨油、乳品、果品糕点、酱醋酱菜、罐头,厂家林立,还有磷肥、印刷、砖瓦、饲料加工、包装、编织、纺织等,农场仅从商者就有近千人,以至于以农场为中心兴起了一个农贸市场。

  农场更有一个与周边市场互通有无的汽车运输队。1984年全场机动车248辆,其中载重汽车112辆,活跃在周口、郑州、许昌、漯河等地区的运输线上,在农场的各项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该说,正是第一代农垦人,以勤奋为犁,以青春为铧,把广袤的荒漠变成了无垠的绿洲。一望无际的良田,郁郁葱葱的果林,行销海外的“金丝蜜枣”“果脯”,远近闻名的“鱼皮花生”“白葡萄酒”“山楂糕片”,庞大的汽车运输队与轮式拖拉机群,无不见证了他们以场为家的辛劳、激情与骄傲。

  变革求生

  到了20世纪80年代,第二代农垦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应运而生。伴随着农场商业的全面开花,他们一头扎进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但不幸的是大多以失败告终,困惑与疑虑压得农垦人喘不过气来。

  穷则思变。破产重组、股份制改造、风险抵押承包、出租、出售……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在不断的试错中艰苦求索适合自己的生产、经营模式。正是他们的不惮前行,勇猛突围,农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才形成了以地神种业、绿原化工、天鹰缸套、鑫欣牧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1983年农场着手农业体制改革,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推行家庭农场,形成总场、分场和家庭农场三级管理体制。总场统一核算、统负盈亏;分场独立核算、各负盈亏;家庭农场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对于骨子里一直有着“吃大锅饭、拿工资”荣耀的职工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地震。

  1985年,泛区农场创办家庭农场1290个,其国有性质不变,工人身份不变,子女招工定级资格不变,退休待遇不变,职工每年须向分场缴纳现金或农产品,多余的收入归个人所有,这一变革极大解放与发展了生产力,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但到1997年底,第二代农垦人全面“接盘”时,家庭农场制在管理与利益分配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譬如职工长期挂账,该缴纳的一直不缴,包盈不包亏,经营成果分配不合理,分厂负担加重,进而转嫁给总场,总场因之财力不足,发展乏力。

  2002年,农场实行家庭农场土地租赁制,职工竞价租赁土地,价高者得,租金足额上缴,先缴后种,规划内自主种植,租金价格随农产品价格变化调整。这一措施的实行增强了职工的风险意识与竞争意识,大家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于是一边骂娘,一边受益;农场也因为地价提高,租赁费收益增加而有了更大的“财权”。

  1985年后,农场工商业经历了由盈利到亏损、由公到私、由集体经营到破产重组、出租出售、风险抵押、股份制改造等几个阶段。1988年,农场工商业处于鼎盛时期,而随后的一年,由于结构不合理、经营不善,加之国家紧缩银根,市场疲软,工业生产大幅下滑,商业举步维艰,总体处于亏损状态。1998年后,农场根据所属工商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租赁、拍卖、破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等不同的处置方式,把36家企业合并成8家,压缩企业人员,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结果是,农场出现了两家规模较大的企业——绿原化工有限公司与天鹰缸套有限公司。

  客观地说,这两家总销售规模近亿元的企业在农场整个工商业“万马齐喑”的大形势下,经济总量能够稳定增长,且不断接纳因一些企业破产倒闭分流过来的职工,确实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对于农场改革的顺利推行功不可没,但受高污染、高能耗以及没有核心技术的制约,两家企业日薄西山了。

  值得欣慰的是,农场倾全场之力打造的作物良种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农场整合多方资源成立河南省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负责研发、种子经销和外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地神”品牌。如今,地神种业的小麦种子已经覆盖了黄淮地区1/3的小麦种植面积,也因之成为全国种业50强。

  泛区农场常抓不懈的生猪饲养大业也获得很大的发展。2002年,牧业总公司改制为鑫欣牧业有限公司,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管理,是集种猪、生猪养殖、饲料、畜牧机械及有机肥销售加工于一体的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因为拥有大面积的果林,1983年后,围绕水果生产,农场带动周边村民大力兴建冷藏库,发展果品、蔬菜冷藏,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果品冷藏集散地,其中场部2万吨级的金果冷藏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高温冷藏企业,以储藏干、鲜果品与蔬菜为主。反过来,为充分发挥冷藏的优势,农场调整了水果生产结构,从韩国、日本引进黄金梨、圆黄梨等品种,着力发展无公害水果。如今,场区拥有标准化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园区2000多亩,生产基地1.2万多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但是,未来土地资源不足、社会管理成本较高、高级人才欠缺、观念陈旧、产业链薄弱等问题,也可能会制约农场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

  走向大农

  2012年12月23日,在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上,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用“两个率先”清晰地勾勒出了农垦事业未来发展的蓝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农垦小康社会。

  事实上,在此之前,泛区农场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大农”帝国了。

  泛区有15万亩国有土地,有1万多名在标准农业生产中浸润多年的职工,场内农作物生产实行标准化作业,拥有上千台套农机具,农业现代化水平达95%以上,这是目前农场最大的资本,亦是国内家庭联产责任制下的小农经济所无法比拟的。虽然在国内土地市场日渐放开之际,国内外大资本蜂拥而至,但短时间流转大量土地显然不太可能,关键是到哪里去找那么多懂得现代农业生产的“熟练工人”呢?

  有资本就得好好利用。农场的优势在“农”上,而且是人无我有的“大农”,围绕“大农”做文章就成了农场的必然选择了。

  精益求精,努力加强内功,把自身十几万亩农场打造成我国中部省区现代农业的引领者与示范窗口,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具有农业领先生产力的代表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榜样,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质的飞跃。如此,再以场部标准化生产为依托,农场建立项目组大规模到场外流转土地,并不断复制场部生产模式,力争在10年之内使农场掌控的专业种子生产基地达到50万亩,专用小麦生产基地达到100万亩。

  因为农场的分场并不集中,而是星星点点散布在西华、扶沟两县的十几个地方,农场计划先以各分场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示范作用,辐射周边农村,150万亩原种粮基地也就有了保障。如今泛区农场职工个人在河北、天津、甘肃、东北流转土地已达15万亩之多,不排除2020年以后农场会整体走出去承包或租赁土地——国内一些大型农场其实早已在国外“开疆拓土”了。当然,这需要农场大力引进相关人才,不断加大培训现代农民的力度。

  在偏远分场或远离居民的区域内,扩大养殖规模,拓宽养殖领域,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利用数年时间将年出栏生猪从30万头扩大到150万头,扩大饲料生产量,分别建立1000万只活鸡养殖场、10万头黄牛养殖场及其他家禽动物小型养殖场。

  潜心发展水果种植、加工、冷藏、包装等相关度高的链条产业。苹果、桃、梨、核桃、葡萄、大枣等都是农场盛产的品种,农场分片适度规模化种植,相关产业就能够一起发展起来。

  建立现代农业观光区。这一规划与农场打造宜居优美小城镇息息相关。农场拟划出5000亩地建包含采摘、垂钓、餐饮、狩猎等在内的现代农业风情园,还可以有一个河南农垦纪念馆。观光区把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统一起来,既发展了有机农业,又为城里人提供了“游乐”机会,同时还可以增加农场的收益。

  宜居、优美,一直是农场打造小城镇的目标。碧水蓝天是农场的优势,打造宜居小城镇就是让农场在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同时,又成为拥有高品质生活条件的安居之所,同时还是旅游观光、科普学习与劳动实践的胜地。也就是,要力图把农场的小城镇建造成城市的后花园,成为现代人的心灵栖息地。

  泛区农场适度种植小杂粮也大有可为,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的今天,小杂粮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且还可顺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适当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有了大宗农产品,加之高速公路马上就会修到泛区农场的家门口,淮河“黄金水道”建成之后,场区货物可从场内水道转运上海,场区完全可能成为农产品贸易交流中心,向四面辐射。

  现代化的农场,或者农场的现代化,在农业持续发酵的大背景下,也许要不了多久,真的就会来了。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热点资讯

Language
天鹰缸套

版权所有 © 河南省黄泛区天鹰缸套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200096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郑州   营业执照

扫码手机查看

二维码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黄泛区农场
电话:+86-394-2579282
传真:+86-394-2579399

版权所有 © 河南省黄泛区天鹰缸套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200096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